跳到主要內容

做賊的要來抓小偷了;美國人打算對付敘利亞



無人機 Umanned Aerial Vehicle (UAV)
美國媒體多稱之為 Drone
在阿富汗出擊345次。

敘利亞用毒氣對付人民,而美國人打算用炸彈來對付敘利亞。李敖在微博李寫了感想,說做賊的要來抓小偷了:

201392 20:21中國思想講究擒賊擒王:「盜固不義,而跖非誅盜之人。」小偷雖然可恨,但賊頭子沒資格教訓小偷。用毒氣,美國本是頭子,朝鮮戰爭時,就毒氣外泄;兩伊戰爭時,就毒氣供應。薩達姆手上的毒氣,就是美國供應的。如今說敘利亞滿手是毒,殊不知美國全身是毒。諾貝爾和平獎呀,給了個毒頭子!  
http://tw.weibo.com/2134671703/3618178632069410

這跟法國文豪雨果筆下那位寫陳情書的扒手如出一轍(Un voleur à un roi),扒手上書國王,認為自己偷錢但絕不傷人,比國王到處殺人偉大多了。只是雨果不知到美國人更無恥,以殺人魔王卻要去懲罰殺人狂。


                                                                                                                               死有餘「辜」1:49

在過去的八年中美國的無人機在巴基斯坦轟炸了345次,有美國人的報告指出,每炸死的50個人之中,只有一個是恐怖份子,其他49個是無辜的。今天有哪個國家、哪個組織會開著飛機不打招呼、不定時在你頭頂偷窺、又不定時丟炸彈,只有美國。反過來,如果有人在美國不定時丟炸彈復仇,美國人能接受嗎?美國人能接受這種149的無辜比例嗎?

2013417,勇敢的記者Amina Ismail在記者會上質問白宮發言人Jay Carney:「總統歐巴馬說,波士頓慘案是恐怖攻擊。我要問的是,四月稍早美國在阿富汗發動空襲,炸死11名兒童和1位婦女。你覺得這不也是種恐怖行動?」

                                                                                                  「另一種恐怖?」


"I send my deepest condolence to the victims and families in Boston. But President Obama said that what happened in Boston was an act of terrorism," she said. "I would like to ask, do you consider the U.S. bombing on civilians in Afghanistan earlier this month that left 11 children and a woman killed a form of terrorism? Why or why not?"

發言人真冷血,說國方部會有答案。其實答案早在149

波士頓的慘案,罹難者其中是一個小男孩,透過報紙媒體我們可以知道這個小男孩的名字、長相,連他是不是熱愛和平都能知道,我們對鄰居都沒有那麼了解。這類報導美國人可以重覆上千次、上萬次,但是相比美國在外面炸出的一個個悲慘世界,沒有名字、沒有面孔、血肉模糊,在媒體看不到的地方,彷彿從未活過,他們只是一連串灰濛濛的數字。

                                                                                                                                      轟炸下的奇冤異慘

美國才恐怖,美國才恐怖。這就是美國軟實力,他們的媒體隻手遮天了一切。媒體不報的,我們就「唯心」,當作根本不存在。所以孤兒不存在、寡母不存在,一個個遊走的死靈魂都不存在。當美國人指責波士頓的穆斯林兄弟以無辜者當目標時,美國人又如何解釋他們的149呢?你說他們恐怖,其實你才最恐怖!49個死靈魂是證言。

留言

Rick表示…
美國出兵沒什麼不對,要是你用化武,我也用化武,世界就完蛋了
路過表示…
不知作者什麼心態
不讓美國當世界警察
難道要讓426稱霸嘛!!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電影版,詐欺獵人,台灣沒人看得懂

08年電影版的詐欺獵人,是山下智久演的電影。 是很典型的日本偶像劇。 但是想不到,原本的偶像劇拍成電影之後,卻用很文學的手法來包裝, 導致大家都看不懂。我在網路上查了很久,發現沒人看得懂劇本的精神, 除了只會喊山下智久很帥,說到內容,只表示電影太沉悶,根本是個災難。 原因無它,迷哥迷妹與粉絲們根本毫無文化, 會去看這種偶像電影的,又剛好是這種文化貧血的落魄青年。 可悲啊!這是文化沙漠中的落魄青年的可悲,不是我的可悲! 我現在就以文學博士的眼光帶領大家深入淺出,開點見識, 對於文學,不再像盲人戴墨鏡,夜半騎機車。 故事很簡單,主角黑崎小時候為詐騙集團所害,家破人亡。 長大後黑崎以詐騙那些詐騙集團為業,以為報復。 桂木是詐騙集團的大頭目,現在卻變成賣情報給黑崎,讓黑崎能夠去整這些詐騙集團。 其實桂木就是當年導致黑崎家破人亡的詐騙一員。 電影版裡黑崎已經知道桂木就是他的仇人。 而整部電影就是在講黑崎要怎麼走,他要不要報仇嗎?要怎樣報仇?其它黑崎跟詐騙集團的對戰,不是重點。 電影一開頭便用日文引用了莎士比亞的句子: 人不過是行走的影子。 Life's but a walking shadow 出自劇本馬克白 Macbeth。 文化草包的台灣人一定連這句都看不懂。 這是在說人生像泡影,人生如夢,沒有意義。在西方被無數作家引用過。 另一樣大家看不懂的是桂木跟黑崎拿著刀在玩凱薩的cosplay。 他們兩個在排演莎士比亞的劇本凱薩大帝(Caesar)。 凱薩是遭人暗殺的,他在元老院遭刺,當他看到私生子普魯塔斯也在刺殺者當中, 凱薩便不再反抗,只說了:「普魯塔斯,還有你!」Et tu, Brute? 便倒下。 Et tu, Brute? 是桂木常講的一句,他要說的就是凱薩遭背叛, 是因為他相信別人,竟然他的兒子也背叛他。正像他跟黑崎的關係。 黑崎一家受騙,黑崎長大要騙回來。而桂木是仇人,黑崎為了報仇竟要跟仇人合作。 黑崎沒忘記這個仇人,他隨時可能出賣黑崎,反之桂木也可能出賣黑崎。 在詐騙的世界裡,沒有任何人可以相信, 包括親近的人,黑崎已無家人,舉目無親,又無人可信,黑崎的世界是孤單的。 一場場凱薩的cosplay就是要詮釋這種關係,可惜

罰惡在神,賞善在人

格列佛遊記(Gulliver's travels)記小人國風俗, 他們的正義女神是左手執劍,右手扛錢袋, 以示更重賞善於罰惡。我們的女神另一手只拿天平, 對於善人們並不打賞。當壞人沒被抓到-沒事; 至於當好人則一點獎賞也沒有,所以大家寧願當壞人或混蛋。 基督山恩仇記裡遭人陷害的主角,入獄十七年。 多年後發了大財,而回來復仇, 其實不只是復仇也, 當年幫過他的人,他都一一報恩。 他說他的信念正是「賞善罰惡」, 替上帝行道也。 告訴大家要當好人,失之偽善也, 蓋凡人都是男盜女娼,經不起考驗。 只有賞善是真實的,才能讓凡服俗子們也心之所嚮。 曰利可也,懲惡哪足?

女人需要男人,就像金魚需要腳踏車?

外國人有句話:「女人需要男人,就像金魚需要腳踏車。」 A woman needs a man like a fish needs a bicycle 講這句話的當然是女人,說起來也很威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