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誰認得自己兒子?




1605年,做過牢的西班牙大文豪賽萬提斯,在唐吉訶德的序言裡
談到了他如何看待自己的作品:


「一個父親也許會有個其貌不揚的孩子,
但父親卻看不見他們的缺點;
對孩子的愛蒙蔽了他的雙眼。
他還會認為這些特徵代表著美麗與聰慧,
甚至解釋給自己的朋友聽呢。
但對我來講,與其說我是這本書的父親;
其實我更像是繼父呢。」


塞萬提斯歡迎大家評判他的作品。
一般說作品像自己的兒子,
老爸聽不得別人說兒子壞話,

但賽萬提斯卻像是繼父,
他絕不含著眼淚,像其他人一樣,
逼大家稱讚自己的兒子。



因為偏愛與偏見,
人常看不清身邊最親近的人。


莎士比亞劇本《威尼斯商人》中就有這樣的句子:


it is a wise father that knows his own child.


就為這種父子關係關係下了註腳。

中文世界有名的譯者梁實秋譯作:


「只有聰明的父親才認得自己的兒子呢。」


這翻譯很有問題。


小日本的「新英和大辭典」裡面,
know辭條下就有這句諺語:


It is a wise father that knows his own child. 《諺》自分の子供が本当に自分の子であるかどうかを知っている父親は少ない(Shak., Merch V 2. 2. 81);自分の子供を知り抜いている父親は少ない


中文翻譯是:


「很少父親知道自己的小孩是否真是自己的。很少父親徹底了解自己的孩子。」





梁實秋譯本與小日本的譯文對比之下大有出入,一個是能了解兒子,
一個是不能了解兒子。

到底哪個才正確?

要解答,最好的辦法是從英文諺語中,找結構相同的句子來類比,用歸納法找出答案。

試舉兩諺語,都與莎翁句子結構相同:

It is a long lane that has no turning. 「這條路不彎」(X)
It is a good horse that never stumbles. 「好馬不失蹄」(X)

第一句如按字面上翻成:「這條路不彎」就明顯不通,
應作:「路必有彎(事情總會有變)」才是正解。

第二句如按字面上翻成:「好馬不失蹄」就是錯的,
應作:「馬有失蹄」才正確。

經過這樣歸納,可見 It is a X that... 有否定的意思,
這是從字面上完全看不出來的新意。

*                              *                                  *

李敖在語妙天下節目裡提到,真正與莎翁不謀而合的是在東方。

中國古典的「大學」裡面不就有著:

故好而知其惡,惡而知其美者,天下鮮矣。故諺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惡;莫知其苗之碩」此謂身不修,不可以齊其家。

其中「人莫知其子之惡;莫知其苗之碩」,
與莎翁的句子有著驚人相似。

三民的「新譯四書讀本」有白話翻譯:

「沒有人能知道自己孩子的壞處;沒有人能知道自己禾苗的碩大。」

看到這種翻譯就引人發笑。有翻等於沒翻。

原文前句說能作正確判斷的人「天下鮮矣」,
明明就是部分否定,是「少有」,
而不是「沒有」。
所以後面的「莫知」也當是部份否定。

該譯成:「人未必知道自己兒子有多壞;
未必知道自家的農作有多肥」

但在這些學者翻譯底下卻變成了不論好壞,
通通不知道,兩句意思變成一樣。
以這樣的水平,還要去翻譯四書呢!

中西對照之下,答案出現了。
兩種翻譯都有可能時,
只有最合理的,才是正解。

因為莎翁原文中的前一句就正是:
Nay, indeed, if you had your eyes, you might fail of the knowing me

裡面might這個字用得真好,
豈不是等同中國經典中的「莫」字嗎?
豈不是部份否定嗎?

所以下句的正確翻譯當是:

it is a wise father that knows his own child.再怎麼聰明,也莫知其子。

最後,
按照牛津諺語辭典的說法,
莎士比亞這句是改自常見的另一句英文諺語,
莎翁只把兒子和爸爸的位置互換了:

it is a wise child that knows his own father.

辭典裡面說,為何兒子不容易認得爸爸?
乃因血統可疑也。
原來那個時代,私生子太多呢。
這倒完全呼應小日本的翻譯:
「很少父親知道自己的小孩是否真是自己的。」

人都是脫娘胎而出,對媽媽說來,誰是她兒子,
她心知「肚」明;
但做爸爸的卻不無懷疑了。

誰認得自己的兒子呢?

附記:字面肯定,但真正意思是否定的句子,中文也有。
           例如:好容易 = 好不容易。
   
          還有字面否定,但意思肯定:好不喜歡 = 好喜歡、好不熱鬧 = 好熱鬧。
          中英文都有這種現象,在在證明習慣語的不可思議。
   

留言

alexwu寫道…
精闢的見解!連市面上的翻譯群和梁實秋都有所不及,我想請問一下這般的文字功夫如何培養?
王正一寫道…
討論這句莎士比亞的可不只我一個,
可以看這個連結,
http://iask.sina.com.cn/b/15817520.html
苦惱的人可多著。

文字功夫是要恆常練習的,
不可能十天半個月就進步神速。

但是其實也有捷徑。
說句你不相信的話,
弄本「北京法源寺」來瞧瞧,觀摩練習之,
三、五個月之後,
文字功力當能脫胎換骨也!
從容而就寫道…
李敖真是博學深思~~
希望他的書快點出,哈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電影版,詐欺獵人,台灣沒人看得懂

08年電影版的詐欺獵人,是山下智久演的電影。 是很典型的日本偶像劇。 但是想不到,原本的偶像劇拍成電影之後,卻用很文學的手法來包裝, 導致大家都看不懂。我在網路上查了很久,發現沒人看得懂劇本的精神, 除了只會喊山下智久很帥,說到內容,只表示電影太沉悶,根本是個災難。 原因無它,迷哥迷妹與粉絲們根本毫無文化, 會去看這種偶像電影的,又剛好是這種文化貧血的落魄青年。 可悲啊!這是文化沙漠中的落魄青年的可悲,不是我的可悲! 我現在就以文學博士的眼光帶領大家深入淺出,開點見識, 對於文學,不再像盲人戴墨鏡,夜半騎機車。 故事很簡單,主角黑崎小時候為詐騙集團所害,家破人亡。 長大後黑崎以詐騙那些詐騙集團為業,以為報復。 桂木是詐騙集團的大頭目,現在卻變成賣情報給黑崎,讓黑崎能夠去整這些詐騙集團。 其實桂木就是當年導致黑崎家破人亡的詐騙一員。 電影版裡黑崎已經知道桂木就是他的仇人。 而整部電影就是在講黑崎要怎麼走,他要不要報仇嗎?要怎樣報仇?其它黑崎跟詐騙集團的對戰,不是重點。 電影一開頭便用日文引用了莎士比亞的句子: 人不過是行走的影子。 Life's but a walking shadow 出自劇本馬克白 Macbeth。 文化草包的台灣人一定連這句都看不懂。 這是在說人生像泡影,人生如夢,沒有意義。在西方被無數作家引用過。 另一樣大家看不懂的是桂木跟黑崎拿著刀在玩凱薩的cosplay。 他們兩個在排演莎士比亞的劇本凱薩大帝(Caesar)。 凱薩是遭人暗殺的,他在元老院遭刺,當他看到私生子普魯塔斯也在刺殺者當中, 凱薩便不再反抗,只說了:「普魯塔斯,還有你!」Et tu, Brute? 便倒下。 Et tu, Brute? 是桂木常講的一句,他要說的就是凱薩遭背叛, 是因為他相信別人,竟然他的兒子也背叛他。正像他跟黑崎的關係。 黑崎一家受騙,黑崎長大要騙回來。而桂木是仇人,黑崎為了報仇竟要跟仇人合作。 黑崎沒忘記這個仇人,他隨時可能出賣黑崎,反之桂木也可能出賣黑崎。 在詐騙的世界裡,沒有任何人可以相信, 包括親近的人,黑崎已無家人,舉目無親,又無人可信,黑崎的世界是孤單的。 一場場凱薩的cosplay就是要詮釋這種關係,可惜

反服貿?別傻屄了!(給未來的馬英九們與陳水扁們的備忘錄)

你以為重點是服貿的是與非?你傻屄了!重點是看新一代年輕人如何出名,以及他們的水平高低。他們之中,終有人會出頭,會當家;讓我們可以瞥見未來。 人一被煽動就甚麼都不顧了,讓月光族變貿易專家、讓苛薄同事的人捐錢、讓木訥的人激情、讓米蟲出力,抗議真是一門好生意。只要人找到一個理由自我解釋,就有動力;找到一個努力的意義,就會瘋狂。人實在太好操縱了,無怪乎鼎王會搞出「無老婆婆」這種魔幻寫實的文宣,而且還會有傻屄相信。 現在網上出現的各種偏頗的「秒懂」懶人包,就是這種高級的魔幻寫實,平常不讀書只會看圖畫的青年男女看完還大發心得「我懂了!」,比當年阿基米德從浴室跑出來裸奔還要高興。其實平常不讀書、不看字的他們啥都沒懂,他們只是赤條條、一根屌的傻屄而已。 看看帶頭的學生林飛帆就好了,今天江宜樺去見學生們,林飛帆當場要江承諾退回服貿,問江要不要。但連給江宜樺麥克風都推三阻四,人家警察跟他要,他不斷縮手。要江發言就又不給麥克風;要他講話卻又打斷他,這就是學生們要捍衛的民主嗎? 民主政治不平則鳴,表達意見本屬常態,你有意見你就可以講,但也包含讓別人講話的權利。這場子都已經是你們學生的了,你還怕別人搶你的發言權嗎? 或許這些學生可以主張他討厭大人世界的權利、金錢與種種骯髒事,他不要聽這些人講話;但人總會變成大人,就是要面對現實世界的規則與潛規則。如果這些人到了社會上,還像今天這樣那麼能鬥,那麼能讓別人閉嘴,那我絕對佩服;不然今天這種情況,就只是因為大學生才有時間抗議,而大人又對學生寬容,學生也對自己寬容,你看他們不是因為太熱而要求開冷氣,甚至還有在議場喝酒的,程度如此高高低低,足見何其稚嫩。 我沒多同意資本家的利益,占領議會也無大誤,可如果真要靠這些不讀書又沒文化的學生來捍衛台灣,我認為台灣真的完蛋了!真正該把總統制改成內閣制,讓首相自己跳下去跟議員們混戰,這種百年大業,反倒沒人關心;今天一有反中國的場子,年輕人都高潮了。這些人根本反智,以不讀書為樂,西方民主走了那麼久,才看到一點光明,台灣學生卻妄想用懶人包加料,用泡麵式的沖水速成,這連「康師傅」都會搖頭,是科幻小說吧? 這次的事件,重要的不是服貿的是與非,而是慘痛的發現,未來還會有滿坑滿谷的 馬英九們與陳水扁們 等著我們。 看更多: 反駁機排妹 ( 人皆生而

做賊的要來抓小偷了;美國人打算對付敘利亞

無人機 Umanned Aerial Vehicle (UAV) 。 美國媒體多稱之為 Drone 。 在阿富汗出擊345次。 敘利亞用毒氣對付人民,而美國人打算用炸彈來對付敘利亞。李敖在微博李寫了感想,說做賊的要來抓小偷了: 2013 年 9 月 2 日 20:21 中國思想講究擒賊擒王:「盜固不義,而跖非誅盜之人。」小偷雖然可恨,但賊頭子沒資格教訓小偷。用毒氣,美國本是頭子,朝鮮戰爭時,就毒氣外泄;兩伊戰爭時,就毒氣供應。薩達姆手上的毒氣,就是美國供應的。如今說敘利亞滿手是毒,殊不知美國全身是毒。諾貝爾和平獎呀,給了個毒頭子!    http://tw.weibo.com/2134671703/3618178632069410 這跟法國文豪雨果筆下那位寫陳情書的扒手如出一轍 (Un voleur à un roi) ,扒手上書國王,認為自己偷錢但絕不傷人,比國王到處殺人偉大多了。只是雨果不知到美國人更無恥,以殺人魔王卻要去懲罰殺人狂。                                                                                                                                死有餘「辜」1:49 在過去的八年中美國的無人機在巴基斯坦轟炸了 345 次,有美國人的報告指出,每炸死的 50 個人之中,只有一個是恐怖份子,其他 49 個是無辜的。今天有哪個國家、哪個組織會開著飛機不打招呼、不定時在你頭頂偷窺、又不定時丟炸彈,只有美國。反過來,如果有人在美國不定時丟炸彈復仇,美國人能接受嗎?美國人能接受這種 1 : 49 的無辜比例嗎? 2013 月 4 月 17 日 ,勇敢的記者 Amina Ismail 在記者會上質問白宮發言人 Jay Carney :「總統歐巴馬說,波士頓慘案是恐怖攻擊。我要問的是,四月稍早美國在阿富汗發動空襲,炸死 11 名兒童和 1 位婦女。你覺得這不也是種恐怖行動?」